服务电话:4000-288-501

拓展资讯
MBQ 把当代设计融入传统文化,让罗姆人成为有尊
发表日期:2021-05-03 18:18次

在欧洲旅行偶有被偷拐抢骗的经验,也常听到人提醒:要留意罗姆人(俗称吉卜赛人)!但这群在各国流浪的国际移民,除了需面对艰困的生计问题,还总是背负着社会的歧视与负面标签。MBQ 透过品牌行销,让历经风霜的罗姆人也能有尊严地自给自足、安身立命。

文、图/张立健

罗姆(Roma) 族群就是汉语中的吉卜赛人(但英语 Gypsies 一词语带歧视),从公元 8 世纪起,罗姆人从印北京军训公司度西北移民往波斯和亚美尼亚,他们所用的罗姆语(Romani)便从此地借用。他们流徒千年,散居於欧洲各国,社会经济地位较低。一如的原住民、大陆的少数民族以及流散 全球的国际移民(d企业团建活动iaspora),容易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,亦面对身份危机。

文化同化论 (cultural assimilation)意指少数民族慢慢失去自身文化特色,逐渐被主流社会同化的过程,其背後的逻辑认为少数民族有需要融入主流社会。Shalom Almond 拍摄的纪录片《The Love Market》中描述在中越边境,那些经不起冷嘲热讽的蒙族女子,改穿越南主流的京族服装,打算远离家乡,从此告别旧俗。难道现代化就是一条单程路?

在文化、社会、政治与经济层面等各方压力下,许多少数民族被迫离开文化根源地,投奔大都会,但当跻身成移民之後,不但可能面临文化失传、忘却传统等问题,也容易遭受社会的排挤。

(位於 中越边境Sapa的女性於 The Love Market 中编织。Trekkingsapa )

永远的边缘人:罗姆人的困局

在罗马尼亚,罗姆人受尽排斥与歧视,例如常见媒体批评他们很懒惰,甚至出现罗姆人被视为一种阶级,更被视为(外来)种族的现象(the Roma are treated as a class, but regarded as a race),显示罗姆人不仅被看作较次等的社会阶级,更被主流社会排斥,认为非我族类,罗姆一词已成为严重的标签。

尤其冷战结束後,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,罗姆人的处境如同步入严冬。由於无法适应劳动新常态,他们长期失业甚至落入贫困。上世纪 90年代,经过民族同化政策 (assimilation policy)、无产阶级化(proletarianization) 和市场淘汰传统职业等等,当时罗姆人近乎全部失业,更坠入低下阶级。

社企的尝试:用品牌行销翻转现状

於 2011 年夏天,MesteshukarButiQ (MBQ)在布加勒斯特 (Burcharest)成立,旨在重新评估、设计与销售传统的罗姆工艺品。作为罗马尼亚社会经济企业网络的伞下社企,这个品牌确实为罗姆工艺带来了新的视野,并将当代设计融入传统产品中。